3D打印一周趣闻
2020年9月,3D打印机制造商Carbon和体育用品制造商CCM Hockey合作,已经3D打印出了第一个曲棍球头盔内衬,并获得NHL认证。据悉,这个曲棍球头盔内衬使用Carbon专有的数字光合成(DLS)树脂工艺生产,内部结构采用了数字化晶格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透气性、舒适性和保护性,并可通过精确的3D扫描来定制适合运动员头部的产品。
2020年9月,来自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在室温下对牛奶基产品进行直接墨水书写(DIW)3D打印,同时保持对温度敏感的营养成分。
2020年9月,日本横滨国立大学(YNU)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3D打印方法,能够使用不同的材料3D打印多色微结构。团队基于立体光刻技术(SLA)让几种树脂处于液滴状态,这使得它们在打印过程中可以进行交换,而不会造成空隙或交叉污染。利用他们新颖的生产工艺,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多色多材料的物体,同时产生的浪费较少。
3D打印的一种方法是将液态树脂选择性地暴露在紫外线(UV)光下,使该树脂硬化成固体。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树脂,可以使用更安全、更节能的可见光。虽然已经可以在光敏树脂上使用可见光,但硬化过程相当缓慢,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实用。紫外光的工作速度要快得多,但它的能量需求--因此其成本也要高得多。
3D打印食物
2020年9月,Hod Lipson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探索使用激光对食物进行精确和可控的加热。他们已经使用中红外、近红外和蓝色激光来烹饪面团、鸡肉、三文鱼和蔬菜等食物。不同波长的激光对食物的穿透深度不同,蓝色激光器更适合穿透式烹饪,而红外激光器则更适合使食物表面加热。
9月14日,1岁7个月的小男孩豆豆(化名)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出院,他的头变圆了,大脑发育也不再受阻碍了。据悉,该医院专家通过3D打印技术为豆豆精准实施颅骨重建手术,成功治愈了罕见的狭颅症。术前,通过颅骨三维重建CT检查,医生看到了豆豆颅骨的具体情况,并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了豆豆的颅骨模型,手术团队在模型上进行手术方案讨论和演示,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主要依赖于临床医生的技能和经验,存在着瓣周漏(PVL)和传导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何根据患者特定的解剖特征进行TAVR术前规划,是当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大痛点。明尼苏达大学的Michael C. McAlpinel课题组最近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文章,通过3D打印构建了患者个性化、集成传感器阵列的主动脉根部模型,通过压力传感器阵列、并结合血流动力学研究来分析生物假体瓣膜植入的影响,以减少TAVR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来自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中的新材料可用于3D打印加热时膨胀的小物体。该泡沫材料可用于建筑,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领域。
2020年9月,国外公司Xkelet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可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套方案整合了移动App、人工智能和与Photocentric合作开发的超快3D打印机,使得3D打印定制护具变得非常高效,甚至是能够实现现场实时3D打印。这款定制化的终端产品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生产时间。它是一个完全定制的产品,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做,从而为骨折的愈合提供理想的支撑。并且,3D打印的护具不会对皮肤产生任何的瘙痒或刺激,重量轻,设计合理,使生活尽可能的正常。
3D打印赤土砖
来自香港大学建筑机器人制造实验室的团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学生们最近推出了一个由赤土砖制成的3D打印亭子。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结构被称为“陶瓷信息亭”,目前正在深圳的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