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一周趣闻
3D打印微型光谱仪
科研团队报道了对角度不敏感的3D打印微型光谱仪,并且可以进行平行排列以实现快速的拍照和低姿态,高度可定制的高光谱相机的应用。光谱测量仪的小型化为医疗科学和消费类电子的新型的测量打开了一个新的渠道。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及其合作者,发展了一个3D打印的微型化的光谱仪,其体积尺寸为 100 × 100 × 300 m,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其分辨率可以达到最高10 nm。该光谱仪可以直接在相机的传感器上进行制造,并且可以进行平行排列以实现快速的拍照和低姿态,高度可定制的高光谱相机的应用.对于3D 打印的微型镜片,光学设计的复杂性是革新的重点。
3D打印微型光谱仪
音频专家的AMBEO部门正在开发一种定制贴合的3D打印耳机,使客户能够经济实惠、轻松地定制适合自己耳朵的耳机,进一步完善沉浸式的声音体验。通过集成的数字工作流程,将多台Form 3B打印机集成为一种经济实惠且简单的解决方案,可用于大规模3D打印定制合适的耳机。客户能够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扫描自己的耳朵,取代传统的取耳模过程。使用Hearables3D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扫描质量,并重建从手机中捕捉到的耳朵部分,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扫描。然后,扫描结果直接发送到基于云的机器学习系统,系统使用统计建模,在几秒钟内将扫描的耳朵形状转换为特定的耳机设计,准备在Formlabs 3D打印机上进行3D打印。
3D打印高速列车部件
近年来,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已经应用于飞机挂架,舰船螺旋桨,汽车翼子板模具,燃机过渡段,高铁辙叉等项目的研发制造,重点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工业、船舶海工、高速铁路等支柱产业。某科研团队将“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应用于以高铁为代表的大型高端装备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丁叁叁副总工程师介绍,当列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空气动力学作用急剧恶化,对材料及结构可靠性要求与既有技术显著不同,“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技术所特有的组织通体细晶和基体高强韧等优势,可为未来超高速、长寿命地面交通装备制造提供全新方案。
3D微型永磁体
来自乌拉尔联邦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的科学家们正在确定基于稀土金属的硬磁性化合物3D打印永磁体的最佳条件。这将使磁铁的小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在制造过程中赋予它们任何形状,并创造出复杂的磁铁配置。这种磁铁适用于起搏器工作的微型电动机和发电机。制造复杂而小的磁铁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但它们在各种专门应用中都有需求,主要是在医疗领域。用磁硬材料制造复杂形状零件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是3D打印。科学家们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方法成功地确定了永磁体3D打印的最佳参数。这是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将粉末形式的磁性材料一层一层地烧结成基于先前创建的三维模型的给定形状的三维产品。这种技术使得在生产的几乎所有阶段都可以改变磁铁的内部特性成为可能。例如,改变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晶体的空间定向程度和晶体织构,以及影响矫顽力(抗退磁)。
3D打印石墨烯结构
而随着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等尖端技术的引入,3D打印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朝着结构的功能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石墨烯具备极其优异的物理特性与多功能属性,成为与3D打印融合的关键材料技术,可匹配新一代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仿生机器人、功能结构等先进器件/装备的多场景应用。然而,目前石墨烯结构的3D打印依托于传统液相组装与气相生长,面临加工过程繁琐、条件苛刻、成型尺寸与形状受限等诸多挑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斯达教授团队创造性地提出激光诱导石墨烯选区增材制造技术(LIG-AM),来实现多自由形态石墨烯宏观结构的设计、加工与功能应用。在无需引入额外胶粘剂与催化剂的条件下,罗斯达教授团队开发的LIG-AM技术仅通过特种红外激光即可同步实现特定高分子粉末原料的连接与碳化。将这项技术扩展到高分子粉床的层层选择性加工,即可实现宏观石墨烯结构的原位3D打印。同时,该技术可比拟SLS、SLM等金属3D打印技术的优势,可快速制备任意复杂形状的3D石墨烯。
3D打印定制鞋垫
FitMyFoot察觉到了医疗器械定制领域的巨大潜力,并与生活辅助领域的领导者Leisure Care公司合作,为其公司的所有员工提供定制的3D打印鞋垫。通过使用FitMyFoot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客户能够快速扫描他们的脚模,为自己订购一双3D打印的个人定制矫形鞋垫,并在两周内完成交付。鞋垫是定制3D打印消费品的理想切入点,因为它们相对简单,但在合脚、舒适和治疗/预防身体疾病方面可以产生高价值。反过来,他们可以证明定制的3D打印物品给特定领域带来的附加值。这一点已经在助听器和透明牙齿矫正器中得到了展示,因此矫形器通常被视为医疗类别中受益于3D打印推动的后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