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星学校“3D打印+”学科融合创新教学研讨活动
上海闵行区明星学校于12月11日举办了“3D打印+”与学科融合创新教学研讨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将3D打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改革新模式。此次研讨教学课程包括STEM教育、数学、劳动技术三个学科,整个活动分为课堂教学、评课研讨、反思感悟三个阶段。学校华志雄校长、教务主任、3D项目组、相关学科教研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艾飞飞、施爱萍老师演示了使用3D软件绘制生态园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到空间思维,在立体空间中绘制自己的想法,将课堂内容更加形象化;学生使用3D软件绘制想象中的生态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创新,并积极地展示介绍了自己的作品。
在本节课程中,周师佳老师利用3D软件快捷绘制点、线条、图形、轴线等,通过图形图像的动态方式向学生演示轴对称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探究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并且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做到学以致用。
罗来金老师将传统的劳动技术与现代化的3D技术相结合,演示使用3D软件设计挂饰配件,并展示了3D打印最终完成的作品,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创作热情;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创意想法,最后进行了展示评价,课堂气氛浓厚。
评课研讨
课程展示教师课后详细讲解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评课老师对于创新教学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大家都充分肯定了3D打印和学科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3D打印+”信息技术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加精确和快速的输出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并转化为实物作品和模型,搭建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平台。
反思感悟
学校项目组的成员积极参与,通过这次教学研讨活动,学生们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教师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并探讨应用“3D打印+”平台进行创新教学的效果和对教学的帮助,大家对如何把3D打印技术更好地融合进课堂教学中进行更深一步的研讨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