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一周趣闻
3D打印“私人定制”
近期,九江市中医医院在全市骨伤科领域率先运用3D数字打印技术以来,已成功开展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 、左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右三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颈前路颈5-6椎体切除术+钛笼植骨融合术等。截至目前,医院已在骨伤科各科室和脑病科各诊疗组开展30余例3D数字打印技术手术。
3D打印皮肤病测试药物
韩国制药公司HK inno.N已宣布计划使用人造3D打印皮肤测试新的自身免疫和皮肤病药物。HK inno.N与3D生物打印公司T&R Biofab合作,计划制造一系列具有精确定制特征的组织。两家公司将利用3D打印皮肤对各种皮肤病药物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如果评估成功,则可将3D打印组织用作医疗和化妆品行业中动物测试的未来替代品。
3D打印复合假体
近日,中国医学专家率先成功为颈胸椎巨大恶性脊索瘤患者手术,并安装了自主研发的8椎节跨度3D打印复合假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脊柱肿瘤中心肖建如主任、杨诚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脊索瘤患者,可有效地控制脊索瘤进展,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现有的国际研究治疗方案。他们发表的相关论文获得国际医学界认可,标志着中国在相关临床研究领域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开创了国产靶向药治疗进展期脊索瘤的先河。手术团队在3D鹰眼可视化高倍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了脊索瘤后,将定制的复合假体精准固定于患者相关部位。
3D打印水凝胶
2020年9月3日,西班牙的研究小组已经3D打印出一种能够模仿人类淋巴结行为的水凝胶,并加速癌症患者T细胞的产生。通过将聚乙二醇(PEG)基聚合物和抗凝血剂肝素相结合,该团队制造了一种结构,使T细胞能够更有效地迁移和增殖。鉴于T细胞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研究小组的新材料可以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癌症免疫疗法的基础。科学家们已经为他们的新型聚合物水凝胶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他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他们的技术带入医院。
3D打印心脏瓣膜模型
2020年8月31日,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的工艺,用于多材料3D打印逼真的心脏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打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脏主动脉瓣和周围结构的模型,模仿真实患者的确切外观和感觉。这些特殊病人的器官模型,包括集成到结构中的3D打印软传感器阵列,使用专门的油墨和定制的3D打印工艺制造。这种模型可用于准备微创手术,以改善全球成千上万患者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
3D打印肩关节半脱位防治支具
在肩关节康复治疗中,传统肩吊带在佩戴过程中,不少患者会出现束缚感强、单人穿戴困难等问题。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团队研发出基于3D打印技术的肘前臂托支具,不论在复位效果、操作便携性还是舒适度上均优于传统肩吊带。据团队介绍,这一支具是目前国际首款3D打印的肩半脱位防治支具,在未来肩部康复尤其是肩半脱位治疗中将“大有可为”。
3D打印聚丙烯粉末材料
2020年9月7日,皇家帝斯曼发布了一种新的聚丙烯粉末材料Arnilene AM6002,可以用于3D打印等多个行业。Arnilene AM6002在欧洲获得了食品接触认证,扩大了帝斯曼的粉末材料组合,适用于粉末床融合(PBF)3D打印。帝斯曼增材制造创新总监Geoff Gardner说:"我们很高兴能通过这种工程级Arnilene AM6002粉末进一步扩大3D打印的材料选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材料是许多行业的制造商在从传统制造转向增材制造过程中所寻找的材料类型,可以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并常年保持供应链的性能稳定。"
3D打印素食牛排
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人造肉牛排大餐。Redefine Meat声称其生产的牛排外观、口味和质感都与真实的牛排别无二致,且不需要任何真牛参与生产过程,完全取自天然可持续的食材。这家公司表示,他们是将其专利3D肉模型、食品配方和食物打印技术结合,以经济高效的方式批量生产出一种全新的“复矩阵肉”。
3D打印“铁骨”
37岁的李先生不幸被胸部肿瘤“盯”上,然而,切除肿瘤的同时,他也将失去胸骨和邻近肋软骨,造成前胸部位的缺损。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专家团队成功为他切除肿瘤的同时,植入“私人订制”的3D打印钛合金胸骨肋骨复合体,助他重建了一个“钢筋铁骨”的新胸廓。9月7日,李先生康复出院。
3D打印植入装置
使用新的3D打印的微型可植入设备,一组研究人员成功地记录了电脉冲,这些电脉冲驱动鸟类外周神经系统发声。由于依赖于薄膜微细加工和纳米级3D打印的定制技术,他们能够制造出大约与人类头发直径相当的纳米夹子。它是第一个用于记录和刺激周围神经的袖带电极,其制作规模与人体最小的神经相容,可对多种疾病进行新的治疗。这项技术在2020年8月21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文章描述该技术展示了俄勒冈大学Phil和Penny Knight校园神经科学加速研究的首席研究员Tim Gardner,以及波士顿大学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研究人员的生物电子部门能够以这种很小的规模制造纳米夹。此外,加德纳(Gardner)的研究小组描述了在将设备植入几只成年雄性斑马雀中后,成功记录了驱动发声的电脉冲。
- 上一条3D打印一周趣闻
- 下一条感恩遇见 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