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然科技3D打印创新教育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3D打印一周趣闻

2021-07-08 16:37:07 鹤然科技3D打印创新教育 阅读

3D打印建立月球栖息地


当前,国际上已经有几个国家计划登月,而不仅仅是为了短暂停留,一些国家计划建立起长期殖民化的栖息地。这其中一个相关项目由两位丹麦建筑师卡尔-约翰·塞伦森斯和塞巴斯蒂安·阿里斯托特利斯领导,他们组建了SAGA空间建筑师公司,以期实现他们的愿景,3D打印则是助力他们梦想成真的重要一部分。由于地外栖息地的供应运行非常有限,并且在规定需求和实际交付之间存在长时间滞后,因此栖息地居民有一些维持和修复自己栖息地的方法至关重要。这就是卡尔-约翰对3D打印技术感到极大兴趣的原因。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建设和维护栖息地。SAGA团队对一些主要品牌的 3D 打印机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生产测试,最终在速度、可靠性、易用性和可重复性方面进行多方面比对后,他们选择了Craftbot。Craftbot公司向SAGA提供了一套由8个工艺机器人和3个Craftbot 3打印机组成的配置。SAGA利用Craftbot打印机多次打印出工具、更换部件,它们可以用来修复栖息地破损的地方。毫无疑问,3D打印机将会是空间栖息地生存与否的“重要法宝”。

image.png


3D打印打击野生动物贩运

3D打印和3D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制造个性化模型,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3D复制品鱼翅正在帮助南非各地的海关和执法人员打击野生动物贩运。南非非营利组织WILDTRUST、南非林业、渔业和环境部 (DFFE) 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非政府组织TRAFFIC的WILDOCEANS计划,为执法人员提供Shark ID Toolkit,包含3D打印鲨鱼鳍,帮助他们识别非法交易的鲨鱼种类。这些工具包将作为一系列培训课程的一部分,帮助执法人员有效遏制非法鲨鱼贸易。据悉,佛罗里达州的鲨鱼专家Debra Abercrombie一直在收集CITES所列鲨鱼的干鱼鳍,并用它们培训海关和渔业官员,了解鱼鳍的关键识别特征。鳍片经过激光3D扫描,能够创造每个鳍片的数字复制品,然后针对3D打印进行优化。鳍片使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3D打印工艺,并用尼龙材料打印。烧结尼龙能够提供略粗糙的砂纸状质地的模型,类似于真正的干鱼翅,然后对鳍进行涂漆。根据TRAFFIC的说法,这是项目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因为需要确保准确的颜色和标记进行识别。3D打印鳍还包含每条鲨鱼的名称,以及可以附加二维码的部分。这些二维码能够链接到每个物种关键识别特征的专用网页。

image.png


3D打印植入物合金

法国工业金属3D打印专家Z3DLAB于2021年6月28日宣布,目前正在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合作开发用于生物植入物的复杂浓缩合金COCOA-BIO(CCA),增强生物相容性。团队表示,在两年项目时间内,有信心确定替代现有材料的选项,并通过牙科植入物的原型设计来验证方法有效性。Z3DLAB位于巴黎蒙马尼公社,是一家先进材料设计公司,致力于调整现有合金兼容3D打印技术。通过将这种方法用于钛和氧化锆,公司已成功开发出五种具有独特强度、延展性和热性能的粉末,并销售给MBDA、CSIRO和Stryker等客户。除了钛纳米产品,公司还建立了医疗产品系列,推出骨科3D打印ZTi-Med和DNA Dental植入物系列,而COCOA-BIO的研发能够进一步扩展公司产品组合。在实践中,项目参与者打算首先通过热等静压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在进行表征之前,团队会测试部件在负载情况下的机械行为,并利用表面功能化评估合金对特定应用的适用性。最终将材料设计为兼容SLM3D打印机,进行粉末床融合(PBF-LB)制造。项目后期,团队计划使用TiNbZr-X合金进行牙科3D打印。

image.png



3D打印伸缩桥落户上海

2021年7月2日,宝山区新闻办表示,在即将对外开放的“星空高架公园”中有一座3D打印的伸缩桥“万年轮”,它连接了沿河步行道与高线廊道,是跨越园内湖的必经之路。桥长9.34米,总重量仅有850公斤,分为9段可伸缩片段,它的开合仅仅需要一分钟。这座3D打印的伸缩桥设计灵感来源于齐白石先生的一幅作品。除艺术性外,它能承载比自身更重的重量,走在上面感觉很结实。整个的桥身和桥面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的,桥面和桥身的每一块面板也都不一样。桥的组成材料采用环保材料碳酸聚酯,使用多年磨损后,还可以回收再造,不会污染环境。

image.png


废旧手机制作3D打印珠宝

近日米兰理工大学宣布,经过40个月的努力,由米兰理工参与的H2020 FENIX项目已经实现了它的目标。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通过米兰理工大学的创新研究后获得新生,成为生态兼容产品的原材料,如用于3D打印的新金属丝、用于增材制造的环保金属粉末和可持续的3D打印珠宝。米兰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和工业工程学院工业4.0实验室建立了一个由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拆解移动电话电路板的自动化站,这是机器人技术最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之一,因为它们保证了操作灵活性,同时允许与周围环境和共享任务的操作人员进行互动。采用半自动工艺(cobot)能够解溶电路板的电子元件,同时保持其化学特性:它使用热空气喷射将焊料熔化在一起,以便这些部件能够与电路板分离和处理。然后,铜和锡被转换成金属粉末(由特雷维索的 MBN 纳米技术科技公司)和适合 3D 打印的丝质材料,然后在巴塞罗那的 CIM 基金会进行测试。而贵金属则由I3DU和3DHUB用来制造生态兼容的珠宝。这些珠宝通过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也可以通过3D扫描仪服务个性化,并给出对象或人脸的形状。

image.png


3D打印眼科医学实验室落成

2021年7月4日上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携手德迪共同成立3D打印眼科医学实验室正式在四川眼科医院落成。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但在眼科领域则刚刚起步。目前,国外已有3D打印的眼科手术器械、适合于病人特殊眼部结构的义眼的报道,但在国内,眼科领域与3D打印的结合还存在较大空白。据悉,3D打印眼科医学实验室将充分聚焦数字化制造和先进生产工艺,以研发安全自主可控的眼科产品为目标,立志于树立世界级技术领先型眼科实验室标杆,为更多眼病患者提供高效、精准、便捷的医疗产品服务。同时,在四川眼健康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就眼科各专业医疗技术的新进展进行交流和探讨。本次论坛主要涵盖眼视光、白内障、眼底病、干眼症、斜弱视等常见多发、致盲性高的眼病及青少年近视防控与矫正技术。

image.png


3D打印走入电视剧、电影

近些年, 3D打印机在影视剧中已经火出圈,诸如《超时空同居》、《我的时代,你的时代》、《极限挑战》等影视剧及节目中都出现过3D打印机及其应用场景,让许多未曾接触过3D打印的路人有了更多渠道去了解3D打印技术。在近期热播剧《爱上特种兵》中,便发现了3D打印机的身影。剧中男二是一家3D打印公司的老板,而其工作室里摆放了3D打印机。男二不仅用3D打印机器械等日常工具,还与医院开展3D打印医疗合作项目,打印心脏模型以帮助医生针对疑难病例进行术前规划,让对3D打印技术有鲜少了解的观众感受到了3D打印的诸多强大功能。今年6月25日,日本上映的科幻电影《夏日之门》中也出现了3D打印机的身影。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小说《进入盛夏之门》,讲述了科学家高仓宗一郎被冷冻后沉睡了30年,醒来发现失去一切的他为了拯救亲人,在类人机器人的帮助下重返1995年的故事。3D打印的成功出圈,离不开热门影视的宣传,同时也说明,正是3D打印在各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其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认可,从而成为未来应用趋势的象征以及热门探讨话题。

image.png


3D打印机提升改装车效率

凭借在小批量定制、数字化制造等方面的优势,3D打印技术逐渐融入汽车改装服务,为传统依赖手工技能的改装零件定制,带来了全新可能。某汽车工坊曾经有一个项目是需要为客户制作一个汽车扰流板。在应用3D打印技术之前,车库店长兼主设计师大熊需要有制造零件经验的专业员工进行每个零件的手工制作,这需要花费很长的沟通时间以及更长的生产时间。因为模型不是数字化创建,所以只能由设计师凭借经验对车辆尺寸进行估量,然后再手工建模。以这种方式制造零件我们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员。关于零件的设计、装配和性能,由于受限于人类的劳动技能,许多复杂的设计无法实现。此外,生产效率也严重依赖于每位高技能人员的技术与经验,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大大的影响了公司的产量。3D打印机与切片软件为车库团队带来了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整个模具的制作流程只需要三步:3D建模 -> 导入切片软件 -> 打印模具成品。

image.png


3D打印的洞穴咖啡馆

上海新开了一家别具风格的咖啡馆,名字为ZOONIMO 万物一梦,这件咖啡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墙体采用3D打印的技术制造。这是国内为数不多投入使用的3D打印建筑。推开小小玻璃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洞穴,还是戈壁滩上的那种。店面不大,30平方米左右,沙土黄的基色,搭配橘黄色的灯光,给人一种落日余晖的感觉……相当适合小姐姐们前来拍照打卡!店内这种造型特别的墙壁,可都是模拟洞穴用3D打印技术打印之后拼装而成的。而店内的布置也很洞穴感,没有常规咖啡馆的沙发或座椅,只有曲线型的三层小阶梯。阶梯上三三两两摆放着圆形坐垫,来店内喝咖啡的客人可以随意席地而坐。店内还配置了几个可随意摆放的小矮几,可供安放手中的咖啡杯~

image.png


3D打印受伤运动员护具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3D打印护具的作用,它能够私人定制,而且使用起来很轻便,也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在欧洲女子曲棍球联赛(EHL)的一场比赛中,荷兰曲棍球明星Eva de Goede在与德国队的门将Amy Gibson碰撞后,左手腕骨折。这位三届奥运会奖牌得主接受了手术,本以为会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产生严重影响。然而,一个特殊定制的术后3D打印护具支撑了她的手腕。戴着3D打印护具,这位队长继续为荷兰女队赢得了历史性的第11次和连续第三次欧洲曲棍球锦标赛冠军,并在决赛中以2-0击败了德国。3D打印的护具由荷兰3D打印公司Beamler、3D打印软件供应商Artus3D、医疗保健企业Centrum Orthopedic合作开发的。首先,Centrum Orthopedie对de Goede的手进行了3D扫描,然后Artus3D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生成了护具的3D模型。接下来,他们与Saskia Sizoo合作,进行特殊的设计,然后再通过Beamler的按需3D打印平台在一天之内被打印出来。手术后仅7周,de Goede就在3D打印护具的帮助下参加了国际比赛,加快了手术后手腕骨折的康复。de Goede将这场胜利描述为她 "更珍贵的胜利 "之一,可能是因为在2021年4月初她受伤后,她认为参加比赛似乎不太可能了。"我把这枚金牌归功于与3D打印的护具。"

image.png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5 www.metinf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