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然科技3D打印创新教育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3D打印一周趣闻

2020-08-25 13:00:55 鹤然科技3D打印创新教育 阅读

3D打印“明清襄阳城”

image.png

2020年8月24日,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城墙文化展示馆用3D打印的襄阳古城微缩景观再现了明清时期襄阳城的格局。襄阳城墙文化展示馆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襄阳古城微缩景观,呈现出襄阳王府、襄阳府学宫、鹿门书院、铁匠铺、民居等建筑上百间,基本还原了明清时期襄阳城的格局。


3D打印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图片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Wim J. Malfait和 Shanyu Zhao等人报道了一种可以3D打印SiO2气凝胶物体的新方法,从而为SiO2气凝胶的规模化应用打开了新方向。气凝胶是一种介孔溶胶-凝胶材料,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具有高比表面积(500–1,000 m2g-1)和低密度(0.001–0.200 g cm-3)等特点。气凝胶是由空气或自由空间与陶瓷,金属,颗粒,粉末或碳固体介质组成,其中空气或自由空间的比例> 99%。因此,气凝胶可以非常轻。除此之外,由于其导热率低至12 mW m-1K-1,所以又被称作超级绝缘体。


3D打印自动支持移除技术

图片

8月21日,3D打印部件后打印系统制造商PostProcess公司的Submersed Vortex Cavitation(SVC)技术获得了美国专利。该专利于8月11日发布,但最初是在2016年6月申请的,现在是该公司拥有的50多项专利之一,包括硬件、软件和专有化学品的专利。SVC的发明人、PostProcess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Daniel J. Hutchinson表示:"这项专利的颁发是对我们PostProcess多年来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的肯定。我们致力于创新尖端的解决方案,以改变客户的工作流程,实现工业4.0的增材制造。


全彩色3D打印纤维丝

image.png


3D打印机制造商RIZE近日首次推出了用于3D打印的新型玻璃纤维丝RIZIUM,适用于该公司的xRize 3D打印机生产的全彩色部件。RIZIUM玻璃纤维基于基于环状烯烃的基质,在拥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刚度的同时,具有极低吸湿特性和耐化学性。并且,该玻璃纤维利用RIZE的增强聚合物沉积技术,能够与功能性油墨结合使用,以创造新的特性和颜色。据了解,用户能够借助RIZIUM玻璃纤维生产超过82万种不同颜色的组合的产品。


3D打印配电房

图片

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白山村,南方电网广东广州白云供电局正在应用现场建筑3D打印技术建设一座配电房,这座3D打印配电房属于全国第二座现场3D打印配电房(2.0版)。据悉,该电房预计将在8月底成功送电。


3D打印仿制脊椎软骨

image.png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CU Denver)在仿制能够替代人体组织的材料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团队使用液晶弹性体(LCE),用来制造模仿软骨和其他组织等生物特性的3D打印材料。这项技术突破是由机械工程教授Chris Yakacki带领的LCE研究扩展而来。团队原先并未打算打印软骨等生物组织,不过他们发现,使用LCE能做到高分辨率的多孔晶格结构(Porous Lattice Structure)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打造出来的材质表现与软骨和其他生物组织非常相似。


3D打印可生长发育人造骨

image.png

「博恩生物」正是骨科行业中的一家高技术壁垒的企业,该公司擅长做3D打印的人造骨。与其他竞品不同的是,博恩生物正在满足“让人造骨活起来”的畅想,正在研发可以“生长发育”、可以诱导细胞攀爬的人造骨。博恩生物的材料非常独特,使用纯度96%以上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粘结剂降到4%以下。博恩生物的人造骨完全按人体骨骼的密度、组分来设计,羟基磷灰石材料也与人体骨骼无机盐的成分相同,可降解,因此可以诱导细胞攀爬,让人造骨在体内“生长发育”。


3D打印高保真器官模拟器

image.png

8月18日,西英格兰大学打印研究中心(CFPR)的一个团队正在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逼真的器官模型,用于手术训练。据研究人员介绍,该项目的目的是创建媲美人体组织 "外观、弹性和一致性 "的器官模型。通过创建外观和感觉真实的器官模拟器,手术训练变得更能代表真实情况,并最终可以帮助降低患者的风险。CFPR的合伙人Marine Shao指出,这个项目将与现有的商业器官模拟器不同, "现有的商业器官模拟器往往只重现最常见的程序,而不能准确复制人体组织的特性和感觉"。Shao解释说,本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目前器官模拟器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3D打印可以开发出更便宜、更逼真的产品。


3D打印光纤内窥镜

图片

据悉,一款超薄内窥镜成功研发,其尺寸小到可以扫描小鼠血管内部的图像。如果应用到人类医学,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心脏病发作和疾病进展的原因,以及随后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医学院、光学先进传感研究所的Jiawen Li和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应用光学研究所(ITO)和SCoPE研究中心的Simon Thiele在Nacture上发布的《Ultrathin monolithic 3D print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endoscopy fo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use》一文展示了他们利用3D微打印技术开发的新型超薄探针装置,为了制造这种装置,他们在一根不比人类头发厚的光纤末端上打印镜头,形成了探针结构(如下图所示)。据Simon Thiele介绍,他们研发出来的成像设备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内窥镜。


3D打印500个精密零件

image.png

8月24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C)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为航空航天制造商空客公司的大规模制造项目提供帮助。由于只剩下10天的时间来生产500个钻帽(钻孔之后用于覆盖孔洞的帽),而这项工作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最后,工程师们决定使用Formlabs的3D打印技术。通过将交货时间从几周缩短到两天,该项目仍在可控的预算范围内按期完成了生产任务。





Powered by MetInfo 5.3.19 ©2008-2025 www.metinfo.cn